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首页 > 新闻知识 > 行业新闻 >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18/05/03 浏览次数:
1.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部分条款有所放松

 
        近日,央行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市场人士期待已久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正式稿与征求意见稿保持了总体稳定,但部分条款有所放松,好于市场预期。资管行业未来将面临深刻的转型发展。
点评:
一、资管新规正式稿总基调未变,将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资管行业作为影子银行的代表蓬勃发展,但制度建设一直缺少纲领性文件,监管政策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统一也不规范,对严重错配、高杠杆、高风险、低透明度的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明显不足。资管部分业务出现脱实向虚,风险收益切割不清,杠杆偏高等问题,产生了风险大量累积的隐患。《指导意见》的发布,主要是针对目前行业发展不规范,大量存在的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从更高层面上对资管行业进行系统性的规范,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风险的积聚堆积,防止风险集中爆发。《指导意见》所涉及的内容将对大资管领域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各类套利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将打击影子银行所提供的信用和流动性总量,促进资管行业阳光化发展。
        《指导意见》落地,会大大影响到目前各类资管机构的运作方式。资产管理行业过去以来通道盛行、资金池泛滥的业务模式将受到巨大冲击,存量业务受过渡期影响也面临着调整。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打破刚兑、净值管理、限制非标、规范资产池、统一杠杆、约束嵌套、计提准备等方面。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来讲,银行、证券、信托行业受冲击较大,公募、保险行业影响较小。其中,银行端非标资产发展将严重受阻,存量非标在过渡期内调整有一定难度,保本型理财将向结构性存款转换,传统预期收益型理财在向净值型理财转换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摩擦成本,理财期限、杠杆、投向都面临新的约束。
二、正式稿部分内容有所放松,好于市场预期
        前期,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形成了广泛影响,市场 也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应。本次发布的正式稿《指导意见》已经经过多轮酝酿,在维持征求意见稿总体思路和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总体看,有部分放松值得期待:
        第一,在净值管理方面,封闭式产品允许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指导意见》新增规定:兑付价值不得偏离摊余成本法计量资产价格的5%,若超过5%的产品数超过所发行产品总数的5%,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以摊余成本法计量的资管产品。本条绕口的规定细化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则,其中无论是对于5%的偏离度还是对于产品总数的5%的规定,都明显宽松。可以预计现有银行销售的表外理财产品估值计价不会受到太大冲击,能够避免理财非标等资产抛售,这有利于银行体系理财业务稳定发展。
        第二,分级产品设计有所放松。正式稿中,公募和开放式私募依然不得分级,但投资单一标的的比例超过50%、投资债券、股权等标的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解除了分级限制。这对于证监会主管机构参与设立分级产品有明确放松,也有利于所有资管机构的公平竞争,预计今后信托业银信合作产品可能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这将减少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内流动的消耗。
        第三,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且新老划断。正式稿比征求意见稿过渡期延长了1年半,同时执行新老划断标准,允许为接续存量资产进行发行产品对接。正式稿甚至没有要求过渡期内存续产品规模总量只减不增,而仅要求进行控制存量规模,上报整改计划,有序压缩递减。以上政策调整充分体现了监管层尊重当前客观现实,防止资产池出现流动性断裂,政策设置较长的过渡期,可以有效防止影子银行融资过快收缩而出现的断崖效应。
三、期待后续细则落地,资管行业面临新的转型方向
        虽然《指导意见》已正式发布,但从政策的可操作性上来看,仍有细节问题需要解释和明确,诸如非标债权认定标准、2020年底尚未到期存量资产处置、信托收(受)益权操作模式合规性等等,具体操作和执行力度需则要根据各部委依据指导意见进行再规范,这也决定了《指导意见》存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预计后续《银行理财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将很快出台,未来更需要关注政策在操作执行过程中的尺度把握。
长期看,大资管行业将面临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产品将向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净值化基金过渡,标准化ABS产品、权益类主动管理产品、公募基金可能迎来发展良机。未来,我们希望看到因为影子银行规范所带来的资金内循环减弱、风险收益更匹配、稳健性增强的金融体系。届时,价格作为配置资源的方式更为高效,无风险利率和信用利差也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2.多家上市险企相继披露一季报
        上周,主要上市险企相继披露一季度财报。从经营业绩看,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保险等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约为257亿元、135.18亿元、37.51亿元和26亿元,分别实现增长11%、119.8%、87.6%和42%。总体来看,保费增长数据与利润数据出现背离。
点评:
        一季报数据确认行业步入全面调整期。伴随行业保费增速陷入负增长,承保端不利影响向投资端及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传导效应开始显现。从资产配置来看,多数公司加大对长久期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力度,但是受境内外股票市场波动加剧影响,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减少,总投资收益率出现下降。从具体数据来看,保费增长更多依赖期缴保费,以国寿为例,虽然业务结构出现优化,但首年期交保费为612.18亿元,同比仅增长1.5%;续期保费达1571.30亿元,同比增长39.4%。由此观之,行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开始下降。多项指标显示经营品质出现下降,比如营销员人数与人均产能下滑带来新单保费以及新业务价值同比负增长,并且新业务增速是近年来首次下滑。
        准备金释放开始成为利润增长的来源。净利润大幅提升更多是受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更新的影响。根据敏感性分析,假设折现率增加10个基点,上市险企利润将可能提升41亿元-141亿元,在当期营业利润中占比超过10%(平安10%/新华55%/国寿34%),预计随着中债国债十年期到期收益率750日移动平均趋势变动,寿险利润将逐步释放。从这个角度看,保费增长数据与利润数据出现背离只是暂时现象。在准备金释放的影响之下,预计2018年寿险公司利润持续增厚;虽然如此,由于寿险公司利润调整空间大,利润变化难以揭示保险公司实际内在价值变化。

Copyright      2017   北京方中联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需等待备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