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关于银行信贷,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发布日期: 2023/03/10 浏览次数:
3月5日出炉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次提及“金融”,也释放了下一步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主力军。关于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2023年银行业又应如何精准发力支持实体经济?《金融时报》记者邀请4位银行业专家进行了解读。

   周景彤(中国银行研究院副院长):

今年信贷投放将呈现三大特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预计今年的货币政策在维持稳健的基础上,将继续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为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创造稳健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预计今年信贷投放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总量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恢复,市场的融资需求将明显改善,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保持合理增长。二是“优结构”。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扩大内需、普惠小微、低碳绿色、科技创新等领域经济金融薄弱环节和重点的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速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三是“降价格”。相关部门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LPR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引导企业融资和社融综合融资成本的稳步下行。

 娄飞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银行信贷需瞄准实体经济精准发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5%左右的目标,务实稳健,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综合考虑了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经济增长企稳向上基础尚需巩固等多种因素,有助于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在总体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重点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难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从而实现既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又保持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茂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

今年银行信贷投放总量将保持适度增长

结合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和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内外形势,预计今年银行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适度增长,新增信贷持平或略高于去年水平;信贷政策适度靠前发力,但季度整体保持平稳。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信贷政策需要平衡短期和中长期关系,也就是在推动消费和内需恢复的同时,引导、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和金融资源配置,助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内信贷投放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小微、民营、“三农”等薄弱环节,重点基建项目,制造业,绿色发展和科创企业等领域。

 

同时,金融机构需要实施好稳楼市政策措施,落实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任务;按照市场化原则,满足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长租房市场建设,促进金融和房地产发展良性循环。

 

   刘晓曙(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信贷投放节奏将适度靠前发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随着经济加快复苏,有效信贷需求逐步恢复,今年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健、精准,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全年信贷节奏平稳。考虑到当前经济在恢复,但基础还不稳固,信贷投放节奏将适度靠前发力。银行业将加大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和能源保供的信贷支持,继续加大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普惠金融服务。

图文来源:金融时报

Copyright      2017   北京方中联合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需等待备案通过